富赛李嘉诚, 千亿资产无偿捐国, 逝世后享国葬, 如今后代怎么样了

  • 首页
  • 跳高规则视频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跳高规则视频 > 新闻动态 > 富赛李嘉诚, 千亿资产无偿捐国, 逝世后享国葬, 如今后代怎么样了
    富赛李嘉诚, 千亿资产无偿捐国, 逝世后享国葬, 如今后代怎么样了
    发布日期:2025-05-21 04:54    点击次数:106

    2006年10月28日,全国政协前副主席、香港著名爱国商人霍英东在北京逝世,享年84岁,结束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。

    他的丧礼办得相当隆重,棺木上盖着咱们的国旗,上头特意批准用专机来运,还有警车在前面带路护送。

    在送别仪式上,中国香港特区时任行政长官董建华,以及商界巨擘何鸿燊、李嘉诚等众多政商领袖共同为其抬棺。这一场面不仅显示了逝者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影响,也体现了其人生成就所获得的尊重与认可。这些重量级人物的参与,无疑为这场告别增添了庄重与肃穆,同时也映射出逝者在香港乃至更广泛区域内的深远影响力。通过这样的集体行动,社会各界对逝者的敬意与缅怀得到了充分表达。

    在香港的富豪圈里,只有两个人得到了国葬的殊荣,霍英东是第一个获此待遇的。

    相比之下,虽然另一个人的知名度不及霍英东,但他在实际贡献方面毫不逊色。

    他的财富甚至超过了李嘉诚,被李嘉诚誉为“一生最敬重的人”。然而,他在去世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:将价值2000亿的资产全部捐献给国家,没有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任何财产。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他的无私精神,也彰显了他对国家的深厚感情。他的选择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典范,让人们重新思考财富与责任的关系。

    这位人物究竟是谁?他的后人们怎么看待他的决定,现在情况怎么样了?

    庄世平是香港和东南亚金融商业领域知名的社会活动家。

    除了在香港银行业界享有崇高地位并担任爱国侨领外,他还是一位资深的革命前辈。

    周恩来总理曾经评价道:“潮汕地区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培育了两位杰出的经济人才,一位是理论家许涤新,另一位是实干家庄世平。”

    庄世平于1911年出生在广东普宁的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商人家庭,祖上几代都是读书人。他的启蒙教育是在汕头的真光小学完成的,在那里,许涤新曾担任他的启蒙老师。

    12岁那年,庄世平离开老家,去了汕头的营石中学上学。之后,他又辗转厦门、上海和北平继续求学。

    1927年,庄世平在厦门度假结束后返回汕头,恰巧目睹了周恩来和贺龙带领的“八一”南昌起义部队抵达汕头的场景。

    这支纪律严明、士气高昂的部队让年仅16岁的庄世平热血沸腾,他仿佛看到了国家未来的曙光,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初步影响。这支军队的严明纪律和旺盛斗志深深感染了他,让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。庄世平在少年时期就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初步熏陶,这为他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。这支军队展现出的精神风貌让庄世平心潮澎湃,他从中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,也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初步影响。

    1930年,他前往北平的中国大学学习经济学。这所大学由孙中山创立,旨在培养推动民主革命的人才,具有深厚的革命历史背景。

    庄世平在学校读书时,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,深受其启发。1931年发生“九一八事变”后,他毫不犹豫地投身于学生组织的爱国活动,展现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。

    大学文凭拿到手后,他去了泰国,在曼谷先后干过教师和记者的活儿。他不仅教了一群华侨孩子,还写了不少呼吁抗日的文章,激发华侨们支持国内抗战的热情。

    在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之前,他已经走遍了东南亚和中国的边境地区,到访了数十个城市。在此期间,他多次成功躲避了日军的追捕,并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幸存下来。

    他掌控的"合盛商行"利用滇缅公路这条战略通道,向国内输送黄金、药品等关键物资。不仅如此,他还绕过国民党的管控,直接为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提供援助。这家商行也因此成为中共在东南亚地区的重要秘密联络站。

    在解放战争期间,他坚决支持共产党,受命于中共中央香港分局书记方方,长期负责金融和贸易工作,为革命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
    1949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,国家面临重建任务,急需促进国内外资金流动,加强与海外华侨及港澳同胞的联系。为此,中央政府计划在香港设立一家银行,并决定委任庄世平负责这一重要任务。

    中央财政捉襟见肘,能调拨的款项仅有一万美元。用这点微薄的资金开设银行,简直是天方夜谭,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。然而,庄世平却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重任。

    1949年12月14日,南洋商业银行在香港挂牌成立,庄世平出任首任董事长,并在这一职位上持续履职超过四十年。

    开业那天,他毫不犹豫地在银行楼顶升起了五星红旗。这在当时的香港可是头一回有人公开挂起新中国的国旗。要知道,那时候香港还在英国人的管辖下,他这么做可是冒着不小的政治风险。但正是这个举动,清清楚楚地表明了他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。

    在庄世平的领导下,南洋商业银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资产规模突破700亿,跻身全球500强银行之列。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,该行在深圳特区设立了首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,为引进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搭建了重要平台,有力推动了国内经济改革进程。

    在此期间,庄世平还参与了澳门南通银行的创立,这家银行后来被并入中国银行。他的努力帮助了港澳地区的金融系统与内地实现对接。凭借他在商业上的敏锐和政治上的洞察力,庄世平为香港回归之后的金融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    20世纪80年代,庄世平积极参与了深圳经济特区的规划工作。在新中国设立特区的重大决策中,他发挥了重要作用,为这一开创性举措做出了突出贡献。作为特区建设的核心参与者,庄世平运用其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,协助制定了深圳特区的发展蓝图。他的工作不仅推动了特区的基础设施建设,更为特区后续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在改革开放初期,庄世平的贡献成为深圳特区成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,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
    凭借其全球视角,他为广东省委提供了关于全球经济趋势的深入分析,并参与制定了特区的相关政策法规。在这些法规中,最引人注目的是将特区所得税率定为15%,这一税率甚至低于香港。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外资和侨资的流入,对特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
   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初期,庄世平积极促成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分支机构,成为首家进驻的外资银行。他强调,这一决策并非基于短期商业利益考量,而是体现了对国家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。这一举措彰显了庄世平对特区建设的支持,也展现了外资机构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积极回应。

    在深圳特区开发的热潮中,许多海外华侨对投资持谨慎态度。庄世平凭借其广泛的社会关系,多次主动带领侨胞回国考察,引导他们参与特区经济建设。由于他在推动华侨投资方面的突出贡献,庄世平被誉为"特区开发的先行者"。

    吴南生曾担任广东省委书记和广东省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,他提到:“在创办特区方面,庄世平是我的导师。”

    随后,他与李嘉诚等海外企业家共同发起汕头大学建设项目,并出任筹委会副职。在项目推进过程中,他全力以赴,四处奔波,为学校的筹建投入了大量精力。

    汕头大学创立至今不过四十余载,却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这所高校从单一学科起步,逐步拓展为涵盖多个领域的综合性高等学府,在国内外享有盛誉。作为潮汕地区的重要教育机构,它不仅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,更成为了当地人民引以为豪的精神象征。其发展历程见证了潮汕地区教育事业的腾飞,也体现了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与支持。如今,汕头大学以其卓越的办学成就和深厚的人文底蕴,在潮汕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,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
    汕头大学的建立,庄世平功不可没。他与李嘉诚共同推动了这个项目的实现,在促成合作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。因此,在这座纪念丰碑上,庄世平的名字理应与李嘉诚并列,以彰显两人对汕头大学创办所做出的同等重要的贡献。

    除了汕头大学,庄世平还在潮汕地区促成了多个重要项目的落地,包括潮汕体育馆和普宁华侨医院。此外,在改革开放初期,他通过南商银行的助力,推动了多个标志性项目的建设,如上海希尔顿饭店、北京假日酒店、杭州黄龙饭店以及广东浮法玻璃厂。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,离不开庄世平的积极推动和资源整合。

    1986年,庄世平在76岁时正式结束了职业生涯。

   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,他始终坚守职业道德,从未利用在南商银行的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。即使在退休之际,他的廉洁自律也从未动摇,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。这种对原则的坚持,体现了他作为金融从业者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。

    尽管财富高达千亿,他却一直保持着朴素的生活方式:从未购置房产和车辆,长期住在公司宿舍,佩戴价格低廉的手表,日常出行选择公共交通,还会在菜市场为几角钱与小贩议价。

    他与原配林影平携手走过人生旅程,两人共同抚养了四个男孩和两个女孩。

    他对孩子们管得很严,一直强调要“靠自己本事吃饭”。新中国成立没多久,他就把六个孩子都送回了内地,不让他们留在身边享福。

    在1960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,庄世平的大儿子庄荣叙在偏远山区患上了水肿病,被送回香港接受治疗。然而,庄世平很快又让他返回内地,并严厉批评道:“全国人民都在艰难中坚持,你有什么资格特殊对待?”

    庄荣叙后来靠开出租车和送货维持生计,他的次子没有进入政界或商界,其他子女也没有成为有钱有势的人。他们不仅没有自己的产业,连挂名在别人那里的股份都没有。

    庄世平的妻子林影平晚年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,当时已年过九旬的庄世平坚持亲自照顾她,从未将责任推给他人。他始终秉持着不给国家增加负担的原则,默默承担起这份责任。

    他一生坚守着一个理念: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,从不给别人添麻烦;而只要是他人的事情,只要合情合理,他必定全力以赴。这种态度贯穿了他的一生,成为他为人处世的准则。他始终认为,个人的困难不应该成为他人的负担,但面对他人的正当需求,他从不推辞,总是尽心尽力地提供帮助。这种原则不仅体现了他对自我要求的高标准,也反映了他对他人无私的关怀与支持。

    2007年,他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,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。他将自己毕生创办的南洋商业银行及其他资产,这些早年价值已达数百亿、后来更是超过千亿的财富,毫无保留地全部捐赠给了国家。他没有为自己的后代留下任何财产,所有资产都是无条件捐出的。

    庄荣叙作为长子在后续采访中明确表示,自己属于香港社会的最基层群体。对于父亲当初的决定,他不仅完全认同,而且深感自豪。

    2007年6月2日,庄世平在香港去世,享年97岁。他的一生经历了香港从殖民地到回归祖国的重要历史阶段,亲眼见证了香港的独立和特区的繁荣发展。庄世平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,他为香港的进步和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    他的丧礼以国家级别的仪式举行,棺木上披挂着象征国家的红旗,成为继霍英东之后,第二位获此殊荣的香港企业家。这一安排体现了国家对他贡献的高度认可,也彰显了他在香港商界的重要地位。整个仪式庄严肃穆,充分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。

    庄世平曾说过,他年轻时选择追随共产党,并非为了谋求官职或财富,而是因为目睹了外国势力的蛮横和压迫。他渴望看到中国崛起,变得富强,让所有华人在世界舞台上获得应有的尊严。他曾表示:“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了,我连死都不愿;如果实现了,我也能安心离世。”